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经验分享 | 徐文星:《自动化专业新生研讨课》

徐文星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22-09-14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自动化专业经过多年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明确了“面向生产一线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师” 的培养目标,已经建立起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结构,并且完成了一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复评。为了更好地践行习总书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自动化专业决心做好大学生入校之初的价值引领,帮助他们迅速完成主动学习模式的转变,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2018版培养方案中增设了《新生研讨课》,其在课程地图中所处位置如图所示。


课程在2018版培养方案课程地图中的位置

在课程前身——面向大一(第一学期)、大三(第五学期)和大四(第七学期)的专业导论、学科发展概论和就业指导三门课程的基础上,本项目团队六名教师分别主讲“探索北京”系列六个专题,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家居、机器人应用、无人驾驶技术、工业大数据应用、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每个专题小班(15人)教学,如图2所示。六名主讲教师均为曾担负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拥有多年校企合作经验并且曾经主笔过自动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的教授或青年骨干教师。


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生研讨课的课程思政,自去年底获得立项以来,我们团队首先通过大量阅读文献,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内涵,将新生研讨课的“课程思政”改革重心定为: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统一。接着,对课程价值引领的融入点做进一步探索。首先,在参考了大量文献以及学习了蒋毅坚校长为材料学院2017级学生上《新材料导论》第一课的经验,重新梳理本课程的育德目标,定位如下图所示六方面。


《自动化专业新生研讨课》的育德目标

为达到以上六点,我们团队在去年秋季第一轮《自动化专业新生研讨课》进行了初步探索,形成以下案例。

案例一:“深耕细作”的智能交通新生研讨课

王凯老师充分发挥新生研讨课15人小班的独特优势,“深耕细作”, 使得课程思政建设能更好贴近学生,体现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小处着手——从身边事了解专业,从专业的角度看待中国发展。王凯老师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图作为云班课封面,从“新国门”品牌工程大兴机场智慧“黑科技”导入课程引发学生兴趣;从爆红网络的“中国机场”的建设速度彰显制度优势;从《大学生》杂志阅读中体会生活中的自动化,坚定学好专业服务人民的志向。作为大学生认识专业的课程,承担起引领学生认识学校、认识北京、认识中国的责任。

大处着眼——将“四个正确认识”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努力把专业发展、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以及一些社会现象、现实问题说清楚、讲彻底。从智慧交通的纲领文件《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多角度、全景式地将身边小事与国家大事结合起来,将时代特点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将发展大势和专业趋势结合起来。

《智能交通新生研讨课》设计与实施

案例二:“项目激发”的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新生研讨课

赵国新教授作为自动化专业的责任教授长期从事工业过程智能控制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多年从事复杂系统自动控制设计和工程研发经验。课上他发挥自身项目经历丰富的优势,以主持结题和正在主持的项目为案例,问题导向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初即将报告任务下达给学生,允许学生随着课程的进行,梳理自身兴趣特长,个性化定制报告,在工程背景下探索问题解决思路,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同时在过程中,以躬身亲历的前沿为例引导学生思考规范、创新、责任与担当,既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对学校、对国家的信心,又培养他们自动化专业所需的工程素质。

《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新生研讨课》设计与实施

案例三:“时代造就”的工业大数据新生研讨课

为解决自身思政教育能力与课程要求之间的矛盾,李晶老师首先从资源入手,梳理前沿资讯,特别注重渠道来源,引入学习强国的院士讲座视频等,确保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价值引领。随着在线迁移的深入,丰富线上活动;并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为学生提供平台、素材,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报告和讲演。

《工业大数据新生研讨课》设计与实施

综上,我们主要从以下3方面融入,实现了价值引领:

1.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2.通过团队案例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在价值对立和价值冲突的世界中做出理性判断和批判思考,以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并行不悖。

3.在小班互动式研讨中,展开本专业与北京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话题,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总 结

作为通识教育核心课模块的重要组成,如何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在引导新生针对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产业等领域进行专业探索的同时,在大学生入校之初就纠正其工具理性倾向,使该课程真正成为使人成“人”的重要载体,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动化新生研讨课刚完成一轮设计与实施,随着经验的交流总结归纳、疫情期间线上教育的迁徙以及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效应的探索,我们正在推进从相加到相融,努力实现内容通融、方法兼融、教学互融、知行共融,为全力打造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的亮丽名片而不懈努力!

内容来自:教务处

作者:信息工程学院 徐文星

责任编辑:张帆  审核:李绪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